環境保護(Environmental)

本公司秉持環境保護理念,選址條件即重在「生態園區」及「綠能大樓」,Tpark園區已導入水循環系統之儲流機制如下:
(1).綠屋頂:屋頂設置40公分沃土之綠屋頂,除景觀功能與屋頂降溫功能外,亦做為園區水循環系統的第一道儲留機制,收集之雨水作為花圃澆灌與建築物水景池補水使用。
(2).道路二側雨水滲透帶:園區道路兩側設置寬3公尺,深2公尺,總長度為1754公尺的雨水滲透帶,主要是收集地表徑流水與建築物溢流出之雨水,作為行道樹的澆灌水。另一方面,儲存在滲透帶的水亦可作為行道樹所需的澆灌水與蒸發散熱。
(3).生態滯洪池:於1.2萬坪(4萬平方公尺)的中央公園內設置生態滯洪池,主要功能為收集雨水,儲存,處理和再利用,以及中央水道,濕地,生態池,水生植物的景觀呈現,成為人們休憩場所,同時也是候鳥等生物之飲用水,並具城市環境熱交換與氣候蒸發用水
[暴雨管理系統主要功能]
(1).台灣水文環境下的防洪蓄水,並減少自來水使用量:將暴雨大量儲留於園區基地內,減輕公共排水系統之負擔,避免瞬間暴雨無法實時排除造成下游或園區之淹水情事。保留之雨水則用來植栽澆灌,動物飲用水,減少自水使用量。
(2).涵養水層,防止地層下陷:在暴雨過後的數天內,儲存在道路二側雨水滲透帶,生態滯洪池的雨水會結由透水層之孔隙慢慢滲入地下水層,以涵養地下水層,避免地層下陷。
(3).生態手法淨化水體,供動物飲用水:以水生植物的生態淨化池進行雨水的淨化過濾,以重力流讓水自然流動,減少使用耗能設備,達到水體淨化,供動物飲用水與孕育之環境。






本公司依整體所有[人、貨、食、地、物]各項目總碳排放統計比例,年度總碳排放為43,455 kgCO2,在於交通接送業務統計佔2024年整體為63.59%,總排放為27,633 kgCO2。年度能耗分別如下: